急性胰臟炎
急性胰臟炎(Acute Pancreatitis)是一種突然發生的胰臟炎症,可能從輕微不適到危及生命的重症不等。它是一種常見的急腹症,病情發展迅速,需要及時診斷和治療。以下將系統性介紹急性胰臟炎的病因、病理機制、症狀、診斷、治療方法及常見問題。
急性胰臟炎是什麼?
急性胰臟炎是由於胰酶過早在胰臟內被激活,從而引發胰臟自身消化和炎症反應的疾病。正常情況下,胰酶應在小腸內被激活,幫助消化食物,但當胰酶在胰臟內過早激活時,就會損傷胰臟組織,導致炎症和腫脹。
急性胰臟炎的主要病因
- 膽結石(40%-70%)
膽結石阻塞胰管或膽總管,導致胰液逆流,從而引發胰臟炎症。 - 酗酒(25%-35%)
長期大量飲酒會損害胰臟細胞,急性暴飲也可能直接刺激胰酶激活。 - 高脂血症
血清甘油三酯過高(通常>1000 mg/dL)會誘發脂肪分解,產生脂肪酸毒性,損傷胰臟。 - 高鈣血症
高鈣血症(如由甲狀旁腺功能亢進引起)可能刺激胰酶過早激活。 - 藥物
某些藥物如利尿劑(噻嗪類)、免疫抑制劑(硫唑嘌呤)和抗生素(四環素)可能引發急性胰臟炎。 - 感染
病毒感染(如腮腺炎病毒、巨細胞病毒)是較少見的病因。 - 創傷或手術
腹部創傷或胰膽管手術可能導致胰臟損傷。 - 特發性(Idiopathic)
約10%-20%的病例找不到明確病因。
急性胰臟炎的病理機制
急性胰臟炎的核心病理是胰酶的過早激活。當胰蛋白酶原被轉化為活性的胰蛋白酶後,胰臟內部組織會被消化,導致以下一系列反應:
- 液體滲出,導致胰臟腫脹和炎症。
- 局部壞死,伴隨脂肪壞死。
- 嚴重時,炎症因子(如細胞因子)釋放進血液,導致全身炎症反應綜合徵(SIRS),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(MODS)。
急性胰臟炎的症狀
- 上腹部疼痛
- 突發性劇烈疼痛,多位於上腹部,並可能向背部放射。
- 疼痛常伴隨進食後加重。
- 噁心與嘔吐
- 是常見症狀,通常無法緩解腹痛。
- 發燒
- 輕度或中度發熱,嚴重感染者可能有高熱。
- 心率加快
- 心動過速是全身炎症或低血容量的表現。
- 黃疸
- 當膽管阻塞或壓迫時,可能出現黃疸。
- 嚴重病例的特殊體徵
- Cullen徵象:肚臍周圍出現藍色淤斑。
- Grey-Turner徵象:腰部出現藍色淤斑,提示出血性胰臟炎。
急性胰臟炎的診斷
1. 臨床診斷標準
急性胰臟炎的診斷需要滿足以下三項中的至少兩項:
- 特徵性的腹痛。
- 血清淀粉酶或脂肪酶水平升高(超過正常值上限的3倍)。
- 影像學(如CT、MRI或超聲)顯示急性胰臟炎的特徵。
2. 實驗室檢查
- 淀粉酶和脂肪酶:急性胰臟炎的標誌性酶,脂肪酶特異性更高。
- 血常規:白細胞升高提示炎症。
- 肝功能檢查:膽紅素升高提示膽管阻塞。
- 血鈣:低鈣血症是嚴重病例的預後指標。
- 血氣分析:評估酸中毒、缺氧等。
3. 影像學檢查
- 腹部超聲:檢查膽結石或胰臟腫脹。
- CT掃描:評估胰臟壞死和併發症。
- MRI:更清晰地顯示胰管和壞死區域。
急性胰臟炎的治療
1. 基礎治療
- 禁食(NPO):避免刺激胰液分泌。
- 靜脈輸液:補充體液,糾正脫水和電解質紊亂。
- 止痛:首選阿片類藥物(如嗎啡)。
- 氧療:必要時給予氧氣支持。
2. 針對病因的治療
- 膽結石:必要時行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(ERCP)取石或膽囊切除術。
- 高脂血症:降低血脂水平(如使用胰島素或血漿置換)。
- 感染:使用廣譜抗生素(僅在確診感染時)。
3. 併發症的處理
- 胰臟壞死:如果出現感染性壞死,可能需要手術清除。
- 假性囊腫:觀察或內鏡引流。
- 多器官功能衰竭:進行密切監護,提供器官支持(如透析或呼吸機)。
急性胰臟炎的常見問題
- 急性胰臟炎會致命嗎?
是的,特別是嚴重的急性胰臟炎可能引發全身炎症綜合徵、多器官功能衰竭或感染性併發症,導致死亡。但早期診斷和治療可以顯著降低死亡率。 - 急性胰臟炎後可以恢復正常嗎?
大多數輕度病例在幾天或幾周內可完全恢復,但嚴重病例可能留下慢性胰臟炎或胰腺功能不全(如糖尿病)。 - 是否需要手術?
大部分急性胰臟炎不需要手術,除非有併發症如感染性壞死或膽結石引起的膽管阻塞。 - 可以預防急性胰臟炎嗎?
可以通過以下措施降低風險:- 避免酗酒。
- 控制血脂和膽結石。
- 定期檢查慢性病(如高鈣血症)。
- 急性胰臟炎後的飲食注意事項?
恢復後應採取清淡飲食,避免高脂肪、高糖食物和刺激性飲品(如酒精)。
急性胰臟炎是一種潛在危及生命的疾病,但早期識別和處理可以大幅改善預後。了解其病因、症狀和治療方法,並採取健康的生活方式,有助於預防胰臟相關疾病的發生。如出現典型症狀,應及時就醫檢查以確保安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