感冒
感冒是最常見的急性呼吸系統疾病之一,通常由病毒感染引起,影響鼻腔、咽喉和上呼吸道。感冒雖然多數為自限性疾病,但在某些情況下可能引發併發症,特別是在嬰幼兒、老年人或免疫力較弱的人群中。
感冒是什麼?
感冒,又稱普通感冒(英文:Common Cold),是最常見的急性呼吸系統疾病之一,通常由多種病毒(如鼻病毒、冠狀病毒等)感染上呼吸道引起的急性傳染性疾病,主要表現為鼻塞、流鼻涕、咳嗽、喉嚨痛等輕微症狀。以下是關於急性呼吸系統疾病中的「感冒」(普通感冒)的詳細介紹,涵蓋特點、病因、症狀、病程、治療、預防措施及常見問題解答。
感冒的特點
感冒的特點包括:
- 高傳染性:通過飛沫或接觸傳播,尤其在密閉空間易群聚感染。
- 自限性:多數患者7-10天內自癒,無需特殊治療。
- 季節性:秋冬季節發病率較高,但全年皆可能發生。
感冒的病因
感冒的主要成因是感染病毒,以下是常見的誘因和易感因素:
1. 病毒感染:
- 鼻病毒(Rhinovirus):約佔感冒病例的30%-50%,有超過160種血清型。
- 冠狀病毒(Coronavirus):約佔感冒病例的10%-15%,某些類型的冠狀病毒也會導致感冒(與COVID-19無關)。
- 副流感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:尤其對兒童影響較大。
2. 免疫力下降:
疲勞、壓力大、營養不良或睡眠不足可能增加感染風險。
3. 環境因素:
- 環境溫度變化(如寒冷天氣)。
- 長時間待在人多的密閉空間(如辦公室、學校)。
傳播途徑
- 直接接觸:接觸含有病毒的物體(如門把手、手機)後,觸碰口、鼻或眼睛。
- 飛沫傳播:感冒患者咳嗽、打噴嚏時釋放含病毒的飛沫。
- 空氣傳播:密閉空間中長時間暴露於懸浮病毒顆粒。
易感族群
- 兒童(每年感冒6-8次,因免疫系統未成熟)。
- 免疫力低下者(如長期壓力、慢性病患者)。
- 頻繁接觸人群者(如教師、醫護人員)。
感冒的症狀
感冒的症狀通常在感染後1-3天出現,持續約7-10天,表現為:
1. 早期症狀:
- 初期症狀約1-2天。
- 喉嚨痛或乾癢。
- 鼻塞、流鼻水(清水樣分泌物)。
2. 進展期症狀:
- 高峰期症狀約3-5天。
- 打噴嚏、咳嗽(常為乾咳)。
- 頭痛、輕微肌肉酸痛。
- 輕度發熱(通常不超過38°C)。
3. 其他症狀:
- 食慾不振。
- 有時可見耳壓或耳悶感。
感冒與流感的區別
特徵 | 感冒 | 流感 |
---|---|---|
病因 | 鼻病毒、冠狀病毒等 | 流感病毒(甲型或乙型流感病毒) |
症狀嚴重程度 | 輕微 | 嚴重 |
發熱 | 輕度發熱或無發熱 | 高燒(通常超過38°C),持續數天 |
全身症狀 | 輕微頭痛、乏力 | 明顯頭痛、全身肌肉酸痛 |
發病速度 | 緩慢(數小時至1天) | 突然(數小時內惡化) |
病程 | 7-10天 | 1-2週(可能併發肺炎) |
診斷與治療
1. 診斷方法
- 臨床評估:根據症狀與病程判斷,通常無需實驗室檢測。
- 排除其他疾病:若高燒持續、症狀異常,需檢測流感病毒或新冠病毒。
2. 治療原則
- 對症緩解:無特效抗病毒藥物,以減輕症狀為主。
- 退燒止痛:撲熱息痛(Paracetamol)或布洛芬(Ibuprofen)。
- 鼻塞:生理鹽水鼻腔沖洗、偽麻黃鹼(短期使用)。
- 咳嗽:蜂蜜(1歲以上兒童)、右美沙芬(Dextromethorphan)。
- 避免誤區:
- 抗生素無效:除非併發細菌感染(如鼻竇炎)。
- 維生素C與鋅:證據不足,過量可能引起腸胃不適。
感冒的預防方法
預防感冒的關鍵在於減少接觸病毒、提高免疫力,以下是常見的預防措施:
- 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:
- 勤洗手(至少20秒),特別是在觸碰公共設施後,避免觸摸臉部(口、鼻、眼)。
- 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或肘部遮掩。
- 遠離病源:
- 避免與感冒患者密切接觸(如握手、擁抱)。
- 在流感高發季節,避免去人多的密閉場所。
- 增強免疫力:
- 均衡飲食(富含維生素D、鋅的食物如魚類、堅果)。
- 保證充足睡眠(成人7-9小時,兒童9-12小時)。
- 適量運動。
- 接種疫苗:
雖然感冒本身沒有疫苗,但接種流感疫苗可減少流感感染,降低類似症狀的發生。
感冒的常見問題
1. 感冒需要服用抗生素嗎?
- 不需要。感冒由病毒引起,抗生素僅對細菌感染有效,濫用抗生素可能導致抗藥性。
2. 感冒會傳染多久?
- 感冒的傳染性通常在症狀出現前1-2天至症狀消退後1週內最強。
3. 如何快速緩解感冒症狀?
- 雖無特效療法,但保持充足休息、補充水分、對症用藥可幫助緩解症狀。
4. 什麼時候需要就醫?
- 若出現以下情況,應及時就醫:
- 高燒持續不退(超過38.5°C,超過3天)。
- 嚴重喉嚨痛、咳嗽伴血絲、呼吸困難。
- 感冒症狀超過10天無改善。
5. 感冒時喝雞湯真的有效嗎?
雞湯可補充水分與電解質,其蒸氣有助緩解鼻塞,但無直接殺病毒作用。
6. 感冒是否會引發肺炎?
可能但少見:免疫力低下者或老年人,感冒病毒可能削弱呼吸道防禦,繼發細菌性肺炎。
7. 孕婦感冒該如何用藥?
優先非藥物治療:如鹽水漱口、蜂蜜水。必要時可短期使用撲熱息痛,避免布洛芬(妊娠晚期禁用)。
8. 兒童感冒能否用成藥?
需謹慎:6歲以下兒童避免使用非處方咳嗽藥(副作用風險),建議諮詢醫生。
9. 感冒後咳嗽持續數週是否正常?
感染後咳嗽:可能因氣道敏感持續3-8週,若無發燒或痰液帶血,可觀察;否則需排除哮喘或胃酸逆流。
10. 冷空氣或淋雨會導致感冒嗎?
間接影響:低溫可能降低鼻腔免疫力,但感冒仍需病毒接觸。單純受涼不會直接致病。
感冒雖常見且多為輕症,但正確護理可加速康復並減少傳播風險。重點在於休息、補水與對症治療,避免濫用抗生素。若症狀持續加重(如高燒不退、呼吸困難),應及時就醫排除流感或其他嚴重感染。日常預防措施(如勤洗手、增強免疫力)是減少感冒頻率的關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