流感
流感,全稱流行性感冒,是由流感病毒(Influenza Virus)感染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系統疾病。流感具有高度傳染性,可引起輕度至重度症狀,甚至導致嚴重併發症或死亡,特別是在高危人群(如老年人、兒童和慢性病患者)中。以下是關於急性呼吸系統疾病中的「流感」的詳細介紹,涵蓋特徵、病因、症狀、病程、治療、預防措施及常見問題解答。
流感是什麼?
流感(英文:Influenza)是一種由甲型(A型)流感病毒、乙型(B型)流感病毒或罕見的丙型(C型)流感病毒引起的病毒性疾病,主要通過飛沫和接觸傳播,具有季節性流行的特點。
流行特徵:
- 季節性:通常在每年的秋冬季節高發。
- 傳播迅速:可以在人群中迅速蔓延,導致局部甚至全球範圍的流行(如大流行性流感)。
流感的病因
流感的發生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,與以下因素密切相關:
1. 病毒類型:
- 甲型流感病毒(Influenza A):可感染人類和動物,易發生抗原漂移和變異,常導致大規模流行(如禽流感、豬流感)。
- 乙型流感病毒(Influenza B):僅感染人類,流行範圍較小,但仍可引起局部疫情。
- 丙型流感病毒(Influenza C):感染率低,症狀較輕。
2. 傳播方式:
- 飛沫傳播:患者咳嗽、打噴嚏時釋放的病毒飛沫。
- 接觸傳播:接觸被病毒污染的物品(如門把手),再觸碰口、鼻或眼睛。
3. 易感人群:
- 兒童、老年人、孕婦、慢性病患者(如糖尿病、心血管病)。
- 醫護人員和暴露於人群密集場所的人群(如學校、辦公室)。
流感的症狀
流感的典型症狀通常在感染病毒1-4天後出現,症狀較普通感冒更嚴重,持續時間約為1-2週。
1. 全身症狀:
- 發燒(通常超過38°C),伴有寒戰。
- 頭痛、全身肌肉或關節酸痛。
- 極度疲勞、乏力。
2. 呼吸系統症狀:
- 咳嗽(乾咳較常見)。
- 喉嚨痛、鼻塞或流鼻涕。
3. 其他症狀:
- 噁心、嘔吐或腹瀉(尤其在兒童中更常見)。
流感的病程
症狀分階段
- 潛伏期:1-4天(無症狀但可能傳染他人)。
- 發病期:
- 突發高燒:體溫>38.5℃,持續3-5天。
- 全身症狀:劇烈頭痛、肌肉酸痛、極度乏力。
- 呼吸道症狀:乾咳、喉嚨痛、鼻塞(較感冒輕微)。
- 恢復期:症狀逐漸緩解,疲倦感可能持續2-3週。
流感與普通感冒的區別
特徵 | 流感 | 普通感冒 |
---|---|---|
病因 | 流感病毒(甲型、乙型、丙型) | 鼻病毒、冠狀病毒等 |
發病速度 | 突然起病 | 緩慢起病 |
發熱 | 高燒(通常>38°C) | 輕微或無發熱 |
全身症狀 | 明顯(頭痛、肌肉酸痛、極度疲憊) | 輕微或無 |
病程 | 通常1-2週,恢復較慢 | 通常7-10天 |
流感的高風險併發症
- 肺炎:病毒性肺炎或繼發細菌性肺炎(如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)。
- 心肌炎/心包炎:病毒直接侵犯心臟組織。
- 神經系統疾病:腦炎、橫貫性脊髓炎(罕見但致命)。
- 慢性病惡化:哮喘、COPD、糖尿病控制困難。
流感的診斷方法
- 快速抗原檢測:15分鐘出結果,敏感度約50%-70%。
- PCR檢測:黃金標準,可區分流感亞型與其他呼吸道病毒。
- 病毒培養:用於流行病學監測,耗時較長(3-10天)。
流感的治療
流感可以如何治療?流感的治療以對症支持治療為主,對於高危人群或重症患者,需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抗病毒治療。
1. 一般處理:
- 充分休息:減輕身體負擔,加速康復。
- 補充水分:避免脫水,尤其在發燒和腹瀉時。
- 飲食調整:多食用清淡、易消化的食物。
2. 藥物治療:
- 抗病毒藥物:
- 奧司他韋(Oseltamivir,商品名:Tamiflu):須在症狀出現48小時內使用,能縮短病程並減少併發症風險。
- 扎那米韋(Zanamivir):適用於吸入治療。
- 解熱鎮痛藥:如對乙酰氨基酚(Paracetamol)或布洛芬(Ibuprofen)緩解發燒和疼痛。
- 避免使用阿司匹林:特別是在兒童中,以防雷氏綜合症。
3. 重症處理:
重症流感患者可能需要住院治療,包括支持性氧療或機械通氣。
流感的預防方法
流感的預防重於治療,以下措施可有效降低感染風險:
1. 接種疫苗:
- 每年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,尤其是高危人群(如老年人、孕婦和慢性病患者)。
- 疫苗類型:
- 三價(2甲型+1乙型)或四價(2甲型+2乙型)滅活疫苗。
- 重組蛋白疫苗(適用於雞蛋過敏者)。
- 接種時機:北半球建議每年10-11月接種,保護力持續6-8個月。
2. 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:
- 勤洗手,特別是在觸碰公共設施後。
- 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或手肘遮擋,避免飛沫傳播。
- 避免用手觸碰面部(口、鼻、眼)。
- 環境消毒,使用70%酒精或含氯消毒劑清潔表面。
3. 減少接觸病源:
- 在流感流行季節,儘量避免去人多的密閉場所(如地鐵、醫院)。
- 與流感患者保持距離,避免密切接觸。
增強免疫力:
保持均衡飲食、規律運動和充足睡眠。
流感的常見問題
1. 流感是否需要服用抗生素?
- 不需要。流感是病毒感染,抗生素僅對細菌感染有效,除非合併細菌性肺炎或其他細菌感染。
2. 流感疫苗需要每年接種嗎?
- 是的。流感病毒HA/NA蛋白易變異(抗原漂移),每年疫苗根據WHO預測的流行株調整,因此需每年接種,以維持保護力。
3. 感染流感後是否終身免疫?
- 否。流感病毒變異性強,既往感染不能保證對未來毒株的免疫力。
4. 流感與COVID-19有何區別?
- 雖然症狀相似,但COVID-19通常伴有嗅覺或味覺喪失,且傳播性和致死率更高。
5. 接種疫苗後仍感染流感,是否無效?
- 疫苗可降低重症風險60%-70%,但無法完全預防感染(因病毒變異或免疫反應差異)。
6. 哪些人屬於流感高風險族群?
- 孕婦、5歲以下兒童、65歲以上長者、慢性病患者(如心肺疾病)、肥胖者(BMI≥30)。
7. 流感與感冒如何快速區分?
- 關鍵指標:
- 流感:突發高燒(>38.5℃)+全身肌肉酸痛。
- 感冒:低燒或無發燒+以鼻塞/喉嚨痛為主。
8. 抗病毒藥物可否自行購買?
- 奧司他韋屬處方藥,需醫師評估後使用。濫用可能導致病毒耐藥性。
9. 流感患者何時需緊急就醫?
- 警示症狀:呼吸困難、胸痛、持續高燒>3天、意識模糊、嚴重脫水(尿量減少)。
流感是急性呼吸系統疾病中傳染性與致病性較高的疾病,早期診斷(48小時內)與抗病毒治療可顯著降低併發症風險。預防以年度疫苗接種為核心,輔以個人衛生與公共防疫措施。高風險族群應特別警惕重症徵兆,及時就醫以避免生命威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