急性肺炎
急性肺炎是指由病原微生物(如細菌、病毒、真菌或寄生蟲)感染引起的肺部急性炎症,是一種常見的急性呼吸系統疾病。主要影響肺泡和肺間質。常見於各年齡層,但老年人、兒童及免疫力低下者風險更高。以下將詳細介紹急性肺炎的定義、病因、症狀、診斷方法、治療方案、預防措施及常見問題。
急性肺炎是什麼?
急性肺炎(英文:Acute Pneumonia)是一種下呼吸道感染,主要累及肺泡和肺間質組織,導致肺部充滿液體和炎性細胞,造成氣體交換障礙。
急性肺炎的分類
根據感染的病原體不同,急性肺炎可以分類為:
1. 感染性肺炎
- 細菌性肺炎:最常見,如肺炎鏈球菌(佔社區型肺炎的30-50%)、金黃色葡萄球菌、克雷伯氏菌。
- 病毒性肺炎:如流感病毒、呼吸道合胞病毒(RSV)、新冠病毒(SARS-CoV-2)。
- 非典型病原體:如肺炎支原體、衣原體、軍團菌(易引發重症)。
- 真菌性肺炎:如肺孢子菌(常見於HIV患者)、麴菌。
2. 非感染性肺炎
- 吸入性肺炎(如誤吸胃酸、食物)。
- 化學性肺炎(吸入有毒氣體)。
- 放射性肺炎(胸部放療後)。
急性肺炎的病因
急性肺炎的病因可以分為以下幾類:
1. 細菌感染
- 常見細菌:
- 最常見的肺炎鏈球菌(Streptococcus pneumoniae)。
- 流感嗜血桿菌(Haemophilus influenzae)。
- 金黃色葡萄球菌(Staphylococcus aureus)。
- 克雷伯氏肺炎菌(Klebsiella pneumoniae)。
- 綠膿桿菌(Pseudomonas aeruginosa)。
2. 病毒感染
- 常見病毒:
- 流感病毒(Influenza virus)。
- 呼吸道合胞病毒(RSV)。
- 冠狀病毒(如SARS-CoV-2)。
- 腺病毒。
3. 其他病原體
- 真菌:如白色念珠菌、隱球菌。
- 寄生蟲:如弓形蟲(Toxoplasma gondii)。
4. 非感染性因素
- 吸入異物、化學物質或胃酸等可引發吸入性肺炎。
典型症狀
急性肺炎的症狀因病原體類型、患者年齡及病情嚴重程度而異,主要表現包括:
- 全身症狀:發燒(體溫>38°C)、寒顫、乏力、肌肉痠痛。
- 呼吸道症狀:
- 咳嗽(初期乾咳,後有黃痰或血痰)。
- 胸痛(深呼吸或咳嗽時的胸膜炎性痛)。
- 呼吸急促、呼吸困難。
- 聽診時可聞及濕囉音或支氣管呼吸音。
- 重症表現:意識模糊、低血壓、血氧飽和度<90%,休克或多器官功能衰竭(特別是敗血症相關性肺炎)。
特殊病原體特徵:
- 肺炎支原體:長期乾咳、喉嚨痛。
- 軍團菌:腹瀉、低鈉血症。
- 病毒性肺炎:肌肉痛、頭痛更明顯。
診斷方法
診斷急性肺炎需要結合病史、體檢和輔助檢查。
1. 臨床病史
- 病史詢問(接觸史、旅行史)。
- 症狀:咳嗽、痰量增加、發燒等。
2. 體格檢查
- 聽診:可聽到濕性啰音或支氣管呼吸音。
- 叩診:肺實變區域可呈濁音。
3. 實驗室檢查
- 血常規:白細胞增多(細菌感染)或減少(病毒感染)。
- 痰液檢查:染色和培養確定病原體。
- 血氣分析:檢測氧氣交換功能。
4. 影像學檢查
- 胸部X光片:顯示肺部浸潤影或肺實變。
- 胸部CT:用於更精確評估病變範圍。
5. 病原學檢查
- 血培養、支氣管鏡檢查或胸腔穿刺液檢查可進一步確定病原體。
治療方案
治療急性肺炎需要針對病原體進行對症處理,同時支持患者的全身狀況。
1. 抗感染治療
- 細菌性肺炎:
- 首選抗生素:阿莫西林/克拉維酸、頭孢曲松。
- 重症或院內感染:廣譜抗生素(如哌拉西林/他唑巴坦)。
- 病毒性肺炎:
- 流感:奧司他韋(Oseltamivir)。
- 新冠病毒:Paxlovid(奈瑪特韋/利托那韋)。
- 真菌性肺炎:氟康唑、卡泊芬淨。
2. 支持性治療
- 氧氣療法:維持血氧飽和度>92%。
- 補液:糾正脫水及電解質紊亂。
- 退燒鎮痛:布洛芬、對乙醯氨基酚。
- 重症監護:對於需要機械通氣或有敗血症的患者ICU監護。對於免疫抑制患者或真菌感染者可能需要特殊抗真菌治療。
3. 併發症處理
- 膿胸:胸腔引流。
- 膿毒症:升壓藥、早期抗生素。
預防措施
- 疫苗接種:
- 肺炎鏈球菌疫苗(PCV13、PPSV23)。
- 流感疫苗(每年接種)。
- 衛生習慣:勤洗手、戴口罩(高風險環境)。
- 戒菸:吸菸者肺功能受損,易感染。
- 增強免疫力:均衡飲食、控制慢性病(糖尿病、COPD)。
常見問題
以下是一些關於急性肺炎的常見問題及解答:
1. 肺炎會傳染嗎?
- 細菌性和病毒性肺炎具有一定傳染性,特別是流感病毒和冠狀病毒引起的肺炎。傳染性低於流感,傳染性取決於病原體類型和患者免疫狀況,免疫力正常者接觸後不一定發病。
2. 哪些人群容易患急性肺炎?
- 老年人、嬰幼兒。
- 慢性病患者(如糖尿病、COPD)。
- 吸菸者。
- 免疫功能低下者(如HIV患者或接受化療的人)。
3. 急性肺炎的預後如何?
- 大多數患者在及時治療後可完全康復。
- 老年人、基礎疾病患者和重症患者的病死率較高。
4. 如何預防急性肺炎?
- 接種疫苗(如肺炎鏈球菌疫苗、流感疫苗)。
- 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,如勤洗手和佩戴口罩。
- 避免吸菸和酗酒。
5. 多久能康復?
- 輕症:1-2週症狀緩解,但完全恢復需數週。
- 重症或老年人:可能需數月,甚至遺留肺功能損傷。
6. 如何區分肺炎與感冒?
- 感冒:流鼻水、喉嚨癢,少有高燒或胸痛。
- 肺炎:持續高燒、咳痰濃稠、呼吸困難。
7. 哪些人容易得重症肺炎?
- >65歲、慢性心肺疾病、糖尿病、癌症患者、長期用免疫抑制劑者。
8. 抗生素無效怎麼辦?
- 可能為病毒/真菌感染,或細菌耐藥,需重新評估病原體並調整用藥。
急性肺炎是一種潛在危及生命的呼吸系統疾病,但只要及時診斷並進行恰當治療,大多數患者的預後良好。對於高危人群,預防(如疫苗接種)及早期發現尤為重要。如果出現持續咳嗽、發熱或呼吸困難的症狀,建議及早就醫以防病情惡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