急性呼吸系統疾病

急性呼吸系統疾病

發布時間:2025-02-15
最後更新:2025-02-21

急性呼吸系統疾病

急性呼吸系統疾病是什麼?

急性呼吸系統疾病(英文:Acute Respiratory Diseases)是指在短時間內迅速發展的呼吸系統疾病,通常伴隨嚴重的症狀和高死亡率。這類疾病通常具有明顯的臨床症狀,如咳嗽、發熱、喉嚨痛、鼻塞、呼吸困難等。其中,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(ARDS)是其中最嚴重的一種,它是一種以肺部廣泛損傷為特徵的臨床綜合徵。ARDS通常發生在已經患有嚴重疾病或遭受重大創傷的人身上,患者通常在受傷或感染後的幾小時到幾天內出現嚴重的呼吸困難。以下介紹急性呼吸系統疾病的種類、病因、症狀、診斷方法、治療方式、預防方法及常見問題。

常見急性呼吸系統疾病

1. 感冒(Common cold)

  • 病因:多由病毒感染(如鼻病毒、冠狀病毒)引起,透過飛沫或接觸傳播。
  • 症狀:喉嚨痛、鼻塞、流鼻水、輕微咳嗽、低燒。
  • 治療:通常為對症治療,如多休息、補充水分、使用退燒藥或止咳藥。

2. 流感(Influenza)

  • 病因:由流感病毒(A型或B型)引起,傳播方式與感冒類似,但症狀更嚴重。
  • 症狀:高燒、全身肌肉疼痛、疲勞、乾咳、喉嚨痛。
  • 治療:抗病毒藥物(如奧司他韋)、對症處理、預防性接種流感疫苗。

3. 急性支氣管炎(Acute Bronchitis)

  • 病因:病毒感染是最常見的原因,偶爾由細菌引起;吸入污染物或刺激物也可能誘發。
  • 症狀:持續咳嗽(乾咳或帶痰)、胸悶、輕微發熱、喉嚨不適。
  • 治療:以對症治療為主,包括止咳藥、祛痰藥及避免刺激物。

4. 急性肺炎(Acute Pneumonia)

  • (如肺炎鏈球菌)、病毒、真菌或吸入異物引起的肺部感染。
  • 症狀:高燒、咳嗽(可能帶濃痰或血痰)、呼吸困難、胸痛。
  • 治療:針對病因治療,如抗生素(細菌性肺炎)、抗病毒藥物(病毒性肺炎),重症者可能需要住院治療。

常見病因

  1. 病毒感染:如鼻病毒、冠狀病毒、新型冠狀病毒疾病(COVID-19)、流感病毒是最常見的致病因子。
  2. 細菌感染:如肺炎鏈球菌、葡萄球菌、嗜血桿菌等。
  3. 環境因素:空氣污染、寒冷天氣、吸入有害化學刺激物或過敏原。
  4. 免疫力低下:如老年人、嬰幼兒、慢性病患者更易受感染。

常見症狀

  • 上呼吸道症狀:鼻塞、流涕、喉嚨痛、打噴嚏。
  • 下呼吸道症狀:咳嗽(乾咳或帶痰)、胸悶、呼吸困難。
  • 全身症狀:發熱、畏寒、肌肉酸痛、乏力。
  • 嚴重警示症狀:呼吸急促(每分鐘>30次)、嘴唇發紫、意識模糊(需立即就醫)。

診斷方式

  1. 臨床評估:醫生根據症狀、病史和聽診(如肺部濕囉音、哮鳴音)初步判斷。
  2. 影像學檢查:胸部X光或CT掃描,觀察肺部炎症或浸潤。
  3. 實驗室檢測
    • 血液檢查:白血球計數(區分細菌或病毒感染)。
    • 病原體檢測:鼻咽拭子PCR(如流感病毒、新冠病毒)、痰液培養。
  4. 肺功能測試:用於評估哮喘或慢性阻塞性肺病(COPD)急性加重。

治療方法

  1. 對症藥物治療
    • 抗病毒藥物:如奧司他韋(適用於流感)。
    • 抗生素:針對細菌感染(如肺炎)。
    • 對症處理:使用退燒藥(如對乙酰氨基酚)、止咳藥、祛痰藥等。
  2. 非藥物支持性治療
    • 充分休息、補充水分、保持良好的營養。
    • 使用加濕器減少呼吸道刺激。
    • 戒菸,避免吸入刺激性氣體。
  3. 住院治療:對於重症患者,如急性肺炎引發呼吸衰竭,可能需要吸氧或機械通氣支持。

預防方法

  1. 疫苗接種
    • 流感疫苗(每年接種)。
    • 肺炎鏈球菌疫苗(兒童、老年人)。
    • 新冠疫苗及加強針。
  2. 個人衛生
    • 勤洗手,避免觸摸口鼻。
    • 咳嗽或打噴嚏時掩住口鼻。
  3. 環境控制
    • 減少接觸空氣污染物(如使用空氣淨化器)。
    • 避免過敏原(如定期清潔寢具防塵蟎)。
  4. 健康生活方式
    • 戒煙並遠離二手煙。
    • 均衡飲食、規律運動以增強免疫力。

常見問題

1. 如何區分感冒與流感?

  • 感冒:症狀較輕,以鼻塞、喉嚨痛為主,少發高燒。
  • 流感:突然高燒(>38.5℃)、全身肌肉酸痛、極度乏力。

2. 急性支氣管炎需要使用抗生素嗎?

大多數急性支氣管炎由病毒引起,不需要使用抗生素,除非有細菌感染證據。

3. 接種疫苗能預防哪些急性疾病?

流感疫苗可有效預防流感;肺炎鏈球菌疫苗可減少細菌性肺炎風險。

4. 抗生素是否對所有呼吸道感染有效?

無效!抗生素僅針對細菌感染,對病毒(如感冒、流感)無效。濫用抗生素可能導致抗藥性。

5. 什麼情況需要就醫?

高燒持續超過3天、呼吸困難、胸痛、咳血或症狀持續惡化時應立即就醫。

6. 如何預防急性呼吸系統疾病?

勤洗手、佩戴口罩、避免接觸感染者、保持室內空氣流通、接種相關疫苗。

7. 急性呼吸系統疾病是否都會傳染?

不一定。病毒或細菌引起的感染(如流感、新冠)具有傳染性,可通過飛沫或接觸傳播;但過敏性哮喘或化學性肺炎不會傳染。

8. 咳嗽超過兩週是否正常?

不正常!可能提示慢性疾病(如哮喘、肺結核)或感染後咳嗽,需進一步檢查。

9. 兒童和老人需特別注意什麼?

  • 兒童:免疫系統未成熟,易出現重症(如RSV引發的細支氣管炎)。
  • 老人:常合併慢性病(如糖尿病、COPD),感染後易惡化,建議及早接種疫苗。

急性呼吸系統疾病雖常見,但嚴重程度差異大。多數輕症可通過休息和對症治療緩解,但高風險族群(如老人、慢性病患者)需警惕重症跡象。預防重於治療,接種疫苗、保持良好衛生習慣是關鍵。若症狀持續或惡化,應及時就醫明確診斷。

目錄

你有興趣以下的

注意:本網站的內容僅供參考和一般資訊目的,並不構成任何醫療建議。任何在本網站上提供的資訊都不應視為替代專業醫療建議、診斷或治療。在做出任何健康相關決定之前,請咨詢合格醫療專業人員的建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