帶狀皰疹

帶狀皰疹

發布時間:2024-07-19
最後更新:2024-07-23

帶狀皰疹是什麼

帶狀皰疹(Herpes Zoster),又稱「蛇纏腰」或「腰纏火丹」,俗稱生蛇,是一種由水痘-帶狀皰疹病毒(Varicella Zoster Virus, VZV)引起的病毒性皮膚病。此病毒與引起水痘的病毒相同,當人體首次感染時,會引發水痘。病毒在水痘痊癒後並未完全消失,而是潛伏在神經根中,並可能在免疫系統減弱時重新活化,導致帶狀皰疹。

病因與傳播途徑

帶狀皰疹的主要病因是水痘-帶狀皰疹病毒的再激活。以下因素可能引發病毒再激活:

  • 免疫系統減弱:如年老、壓力、疾病(如艾滋病或癌症)或使用免疫抑制藥物。
  • 過度疲勞:身體過度疲勞或壓力可能削弱免疫系統。
  • 身體損傷:局部創傷或手術可能誘發病毒再激活。

帶狀皰疹本身不具備傳染性,但帶狀皰疹患者的皰疹液體中含有活病毒,若與從未感染過水痘或未接種水痘疫苗的人接觸,可能會導致他們感染水痘。

帶狀皰疹症狀

帶狀皰疹的症狀通常分為三個階段:

前驅症狀

在皮膚病變出現前的幾天,患者可能會感到:

  • 局部疼痛或燒灼感:通常沿著某一條神經分布。
  • 皮膚敏感:受影響區域的皮膚可能對觸摸敏感。
  • 全身症狀:如發熱、頭痛、疲倦等。

急性期

急性期的症狀包括:

  • 紅色斑塊:受影響部位出現紅色斑塊。
  • 水皰:紅斑上迅速形成小水皰,水皰成簇分布,通常沿著神經分布,呈帶狀排列。
  • 疼痛:水皰區域的疼痛可能非常劇烈,呈持續性或間歇性。

結痂期

急性期後,水皰開始乾燥、結痂,通常持續約2-4週。結痂後,皮膚可能留下色素沉著或疤痕。

帶狀皰疹診斷

帶狀皰疹的診斷主要依賴臨床表現和病史。醫生會根據典型的皮膚病變和疼痛症狀進行診斷。在某些情況下,可能會進行以下檢查:

  • 病毒培養:從水皰液體中取樣進行病毒培養,以確定病原體。
  • 血液檢查:檢測特異性抗體以確認感染。

帶狀皰疹治療

帶狀皰疹的治療目標是減少疼痛、加速病變癒合並預防併發症。常用的治療方法包括:

  • 抗病毒藥物:如阿昔洛韋(Acyclovir)、伐昔洛韋(Valacyclovir)和泛昔洛韋(Famciclovir),這些藥物在早期使用能有效減少病毒活性和病程長度。
  • 止痛藥:如非甾體抗炎藥(NSAIDs)或阿片類藥物,用於緩解疼痛。
  • 局部治療:使用抗病毒霜劑或鎮痛劑,減輕局部症狀。
  • 皮質類固醇:在某些情況下,醫生可能會開皮質類固醇來減少炎症和疼痛。

帶狀皰疹預防

預防帶狀皰疹的主要方法是接種帶狀皰疹疫苗。兩種主要疫苗包括:

  • Zostavax:這是一種減毒活疫苗,適用於50歲及以上的成年人。
  • Shingrix:這是一種重組亞單位疫苗,適用於50歲及以上的成年人,具有更高的保護效力。

帶狀皰疹併發症

帶狀皰疹可能引發多種併發症,包括:

  • 帶狀皰疹後神經痛(PHN):這是一種長期疼痛,可能持續數月甚至數年,是最常見的併發症。
  • 眼部併發症:若感染發生在眼部,可能導致角膜炎、葡萄膜炎或視力減退。
  • 皮膚感染:水皰可能繼發細菌感染。
  • 神經系統併發症:如顏面癱瘓、腦炎或腦膜炎。

帶狀皰疹是一種需要及時診斷和治療的病毒性皮膚病。早期識別和適當的抗病毒治療能有效減輕症狀,縮短病程並預防併發症。接種帶狀皰疹疫苗是預防該病的有效方法。若出現症狀,應及時就醫以獲得專業治療。

目錄

你有興趣以下的

注意:本網站的內容僅供參考和一般資訊目的,並不構成任何醫療建議。任何在本網站上提供的資訊都不應視為替代專業醫療建議、診斷或治療。在做出任何健康相關決定之前,請咨詢合格醫療專業人員的建議。